突然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一些在平常明明做起來不費力的事情,現在卻因為沒有辦法賦予意義而遲遲無法行動。明明以前想去完成的一些計畫,卻突然平白無故喪失了執行的動力。日子就只是一天一天在重複這樣的訊息感受突然變得相當強烈,慢慢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對於這種狀況,該怎麼去做出調整改變?
內容目錄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同樣的事是否曾經困擾你我?
回朔到一年多前,曾感覺自己在某段時間裡,突然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一些在平常明明做起來不費力的事情,卻突然因為沒有辦法賦予意義而遲遲無法行動。明明以前想去完成的一些計畫,卻突然平白無故喪失了執行的動力。日子就只是一天一天在重複這樣的訊息感受突然變得很強烈,對於這種狀況要怎麼去做出調整改變的想法卻又感到很模糊,於是我發了動態分享了我的情緒感受,沒想到意外的得到許多人的共鳴,他們聊起自己也面臨著相似的困擾。
該怎麼行動才能讓生活顯得不那麼乏味呢?又該如何做才能重新找回我們對「生活事物」有所嚮往的好奇情緒呢?
對生活感興趣和期待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實,一個人對事物的興趣是會隨時間產生變化,所以即使是對於「生活」這樣大範圍的事件,也必須要有一定程度上的覺悟:會有經歷討厭、難以忍受和不得不投入的階段過程。在這樣的氛圍下,具體又該怎麼做,來找到自己對於生活的興趣?
碰上類似的情形,嘗試發展出生活可擴充性的人可能會比被動等待自己慢慢發現興趣的人更快做出有效的突破。持續地做出嘗試使我們完成那些在幻想中雖然美好難以達成但其實只要試過就十分滿足的心願,或是突破了前期的困難階段並開始具備能力能感受到生活興趣所帶來的美妙之處。
可以試著回想你自己對於發展興趣的過程,要想引起自己的興趣,第一就是我們有可能去明白它、看懂它。無論別人對這件事物的評價有多高覺得多好多好,只要你無法打從心底的去認同或是超過理解程度範圍太多,就很難引發積極動力將它作為興趣的一部分。第二是具備一定程度新奇的複雜性,不能複雜到徹底無法理解,卻也不能是一眼就能看透那樣容易,具備一定邏輯的困難度,可以理解的複雜性,同時能帶來新意和新奇感受。
「可以來試試這個,另外一個其實也很OK」。與其說生活本身有趣程度不夠,不如說是我們不允許把日子過得擁有更多可能。接受生活的變動性和難以預測性,讓自己在不同時機點體會新的體驗,甚至是自己去創造體驗。如此一來你才能在體驗新奇複雜性的同時,發展出你的生活興趣。
對於打造生活的靈活性與開放性,以下是想分享給大家的 3 點建議和辦法
1. 專注於培養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面貌並把過程記錄下來
若你發現自己對於現在的生活喪失了期待感,對於平時想追求的自我成長、為自己訂好的目標計劃,都忽然提不起勁。像這樣突如其來的失重感往往會一併帶來焦慮,也許這樣的狀況跟生活壓力有關聯,或跟工作學習上的疲憊、家庭感情上的互動波折都有些許關係,卻往往很難一時半刻釐清,讓自己走出低潮。這時,想些辦法豐富自己的人生面向就顯得十分重要。所謂的人生面向, 其實指的是一個人自我身份感受多元化的程度。那些有著更為豐富的人生面向的人,就會更容易平復或轉移自己在生活中感受的壓力。
比方說,你在日常所嘗試的生活越多樣,你的興趣越多元,你就擁抱了更多的人事物進到自我的身份認同中,你的自我價值就擁有更多的支柱去支撐,當一些沒有預期的危機降臨時,生活就更不容易徹底崩塌,即使一部分的情緒迷航,也有另外一部分的支柱讓你修復對於自己的認同感。
當我們試著發展出多種多樣的興趣,也就是等於把我們的個人價值「放在不同的籃子中」。如果你開始覺得現在的生活乏味,可以試著把自己投入那些由其他興趣引領的生活面貌。比如你平常是一位職場人士之外,同時對於其他某一個領域有興趣或是有優勢,比如你可以試著開始記錄你健身的過程,錄下自己彈奏樂器唱歌的視頻,或是做甜點的食譜、寫書評、開創攝影的紀錄帳號。紀錄的過程中,不用擔心自己的火侯不足或是技巧不夠,因為只要有了起頭,便是進步的開始,之後更會打從心底想要看見自己的提升。況且你在過程中有可能遇到想要學習或追隨的目標對象,甚至結交到志同道合的同伴,這些狀態都會讓你的學習更加有效率,紀錄過程也變得更加有趣。
當你越在不同的領域耕耘越多時間,就越容易和他人建立起連結。如果將它發展成你的優勢或是你的特色,他人對你的認同感會激起你對自己價值的肯定。其實人生的樂趣,便是努力把平凡的人生變得多面豐富的過程。你的身份認同和生活興趣,幫助你永遠都有地方可去,也就比較不會讓生活喪失意義而陷入絕望。
2. 全心地投入生活,用開放的態度嘗試新體驗,聚焦於達成感與滿足感
許多研究指出,投入生活的努力程度越高,找出生活價值和意義的程度也就越高,兩者呈現高度相關。
這樣的狀態,指的是在心態上全力以赴的參與生活,對生活的參與和投入是專注的、富有創造力的,且需要付出努力的。用開放的態度去嘗試新的活動和體驗,聚焦於滿足感與達成感,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快速能取得的愉悅感。這種追求充實的感受,能幫助人們建立與維持對於生活的興趣。依靠消費與娛樂享受仍能帶來快樂,但純物質性的消費所維持的幸福感較為短暫或是更容易被其他情緒取代,且不一定能使你對生活更感興趣。也就是當消費水準提升時,並不必然使你對於生活的期待感提高。
當你全心投入生活,為自己的生活創造儀式感,即使是每早起床為自己設定播放一首音樂,為自己準備睡前用來舒緩的精油,這樣經過規劃的簡單事情都能使自己對於生活多了一份安定和掌握感。以前不常逛夜市是因為不知道要吃什麼,現在可以試著找出各大夜市的有名攤位,然後晚上排隊去試試,吃完再分享自己對於這個食物的想法或評價。或許以前放假不太想出門,現在可以把居住縣市的咖啡廳條列出來,訂定路線在休假時一個一個去拜訪。可以學習一項以前一直很想學的樂器,雖然開頭學的很慢,進展也不一定很順利,但每次練習完都會帶來一種充實感,同時也達成了以前一直很想完成的願望,這種喜悅甚至還能透過紀錄來與人分享。可以嘗試持續投入一項運動,每週每月持續地投入能帶來一種踏實感,為自己訂下想達到的數據或目標,不難完成的目標也很好,每次達成時給自己一些獎勵,讓自己的滿足感不斷累積,轉變為支撐你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3. 致力於放大自己的感官感受,發展觀察力並開始留意微小細節
每一天都是 24 小時,每個早晨梳洗完開始一天的工作和學習,也幾乎都是相同的節奏步調,更別提一些不得不做的日常瑣事。想讓生活變得更有意思,需要我們調動自己全部的感官去發現細微差異,試著用自己可以接受的方法,來感受生活不曾注意的細節。如果想著生活就是不斷的重複,甚至預期往後的數年都會是如此,有時便會湧現出一種空虛感,光想就覺得無趣也找不到意義。其實想把日子過的不乏味,最先能調整的便是自己對於生活的感官感受。反而不需要透過不斷的享樂去尋找刺激感,而是細致的、專注的品味你自己在每一個當下的感受。
如果對於生活沒有下足功夫去放大感受,會發現自己很容易感到無聊,在討厭這種無聊感時,可能就會不自覺的開始滑手機看電視尋找新鮮,偏偏這類可以快速獲得的娛樂供養,又會逐漸養大胃口,對於新奇感的要求和體驗變得更加嚴苛,微小的幸福感已經很難獲得滿足,感受也開始變得麻木。要重拾對生活的感受能力,需要我們全身心地調動自己,放大每個感官的感受以及對於微小事物的全新觀察。在孩童時代,對於沿路的景色總是充滿好奇,對於不同的香氣充滿想像,吃到不相同但很喜歡的食物總會留下一些特別印象,喜歡聽見鳥叫聲也喜歡看著飛機飛過,都是全心用感官去感受的一些證明,成長後的我們,只是需要做些調整,在每個看似相仿的日子或事件中,尋找微小的細節差異並在當下盡力去感受。
以上是和大家對於生活的分享,若對你有所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