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職場上、學業上有著無人匹敵的成就,上台報告總是被大家稱讚完美,做的種種事情,不論多小都會被其他人肯定。
卻常常在獨自一人時深思過多,流下名為委屈的淚水。
如果你有經歷過以上,你需要退一步問問自己:「我是否過度努力了?」
社會上太多太多這樣的實例了,那些讓人稱羨的成就、那些讓人妒忌的能力,也許都是每個人過度努力下的產物。然而過度包裝自己,假裝毫無破綻,殊不知已經傷害到心理了。
努力沒錯,過度也「沒錯」,你只是需要退一步看全局。
造成「過度努力」的因素很多:期盼活在其他人底下、不想讓人失望,亦或是不想讓自己失望,都是會導致過度努力的潛在原因,我們來看看,這些原因都是怎麼造成的。
1. 過度努力成因一:來自大人的驕傲
當一個人獲得讚賞時,他會怎麼反應?表面謙虛,內心驕傲,稱讚久了就無法自拔,不能容許其他不完美的評價。
這種最危險,因為你隨時隨地都要表現得最好,深怕一個失誤或做出一點點的「瑕疵」,就被打入冷宮,哪怕只是對方的一個皺眉都能讓你懷疑人生。
會造成這樣的過度努力人格,最早可以追溯回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小時候,父母總是期望你要優越於其他人,明明是個人卻想看你成為龍,成績總要贏過鄰居,家長會總要讓其他家長妒忌,但爸爸媽媽不知道的是,這可能已經無形地在孩子身上造成傷害了,你們不知道,孩子更不可能知道,唯有孩子長大後才獨自發現。
但長大後的你能怪父母嗎?不能吧。這就是矛盾點,那要怎麼解決?
有機會的話,試著在家中問問爸媽:
「當初你期望我成為什麼?」
「為什麼會賦予我這些期待?」
「萬一我做不到,你們的感受是什麼?」
來一場心與心的對談,從之間的來回問答中找到一絲安慰,找到避免過度努力的藉口(你是不是很久沒找藉口了?)讓這次的藉口成為你的動力,逃避「過度」吧。
不只父母,小時候的你,不想讓對方失望的對象也有可能是老師,雖然可能自國小才這樣,但一層一層往上,到國中、高中、大學都不想讓老師、教授甚至是助教覺得你不夠努力。
這種時候退一步想想,看看你過去的成績,假設從總成績 100 分裡扣個 10 分,會對你人生造成很大影響嗎?相信其實並不會,對吧?
2. 過度努力成因 2:不想讓自己失望
社會壓力造成許多人不敢怠慢,漸漸的形成害怕犯錯的情況,這時候更不要過度努力,因為里程碑永遠追趕不完,越追只會越累。
這時候能做的就是退一步檢視自己,有時候事情不用做得完美,而是做好就好。
「你是否已經把事情做好?」
「這個瑕疵會影響整體的效果嗎?」
「花那麼多時間做得那麼完美,值得嗎?」
⋯⋯
花點時間問問自己這些問題,雖然細節重要,但又不是所有細節都要兼顧,做到「好」比做到「完美」還重要。
「好」與「完美」,中間其實有許多可以退讓的餘地。
3. 過度努力成因 3:你可能是冒牌者!
有些人天生對於讚賞;對於成就,會感到不安心,他們會覺得這些不是靠自己得來的,多半是靠幸運得到的,所以為了不被「揭穿」自己其實是「虛假」的,就只能靠不斷努力,不斷精進讓自己躲過每次的「揭穿」。
這就是典型的「冒牌者症候群」。
關於冒牌者,這一篇有詳解:我是冒牌者症候群|冒牌者不是病,是一種成長
但是冒牌者症候群一點都沒錯!他們只是對於每次的成就感到不放心而已,不代表他們其實做得不好。
他們其實做得很棒,而且還會越來越棒。
也因為如此,有可能過度努力了卻渾然不知。
冒牌者症候群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的心理狀態,要想解決因為冒牌者帶來的過度努力,第一步就是發現自己是冒牌者,認識這個心理狀態的成因,藉此進一步認識自己,從中找到方法解決過度努力的「疾病」。
有時候,多一點傲慢,對自己撒一點嬌,都有可能暫時把自己抽離冒牌者這個身分,去做每件事時就能多一點「粗心」,讓自己輕鬆快活一點。
結語:
會一直過度努力,往往都是因為還不認識自己,所以要解決過度努力,先從認識自己開始。這個社會其實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肯放過自己。一起讓過度努力的我們,邁向更不完美但舒服的人生。
延伸閱讀:
最後最後,推薦你可以看這兩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