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9 年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主導了首次台灣 5G 頻譜的標案,本次競標可以看見包含了多家電信業的龍頭如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或是遠傳電信,合計標金甚至創下國內發展通訊技術以來最高紀錄,高達將近 1400 億的一個競標總金額。
時代在走科技在進步,許多知名企業都積極的布局 5G、布建基礎建設、爭奪頻寬。5G 技術 到底厲害在哪裡?與 4G 最主要的差異又到底是什麼呢?
世界,即將步入的 5G 時代
所謂的 5G,就是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相關技術標準的主要制定者是全球電信標準化機構 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該機構於 2018 年與 2019 年分別發布了第一與第二階段的 5G 技術標準。
相比過往的行動通訊技術,5G 的誕生更加的被受關注,原因即在於其「網路速度更快」、「高可靠度和低時延通訊」、「大規模同時連結更多台裝置」等等的特性更直接的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實務應用層面的連結與影響也更為深遠。
目前 5G 最厲害的前景不僅僅是影響個人的使用行為,更深層的意義是在於創造更多社會、產業的效益,進而實現更多元、也更理想化的現代世界。舉例像是 5G 技術支援遠距醫療、教學,或是施行無人機救難行動等等,得以用最快最精準的方式來完成任務,不論城市與偏鄉都可以提升整體的共同社會福祉;亦舉例像是企業可以架設 5G 專網維護資安,或是遠端操控多項無人機具同步協同工作,提升整體工業安全、提高生產效能與工業產值等等。
5G 技術 與 4G 最大的差異
(圖/placeTech)
為甚麼 5G 可以如此厲害呢?根據《臺灣電信月刊》提供的技術專欄資料顯示,5G 在通訊技術上運用很多重要的改革,像是使用毫米波、小天線、巨量天線、波束賦形、單頻雙工等,我們也認為 5G 與 4G 技術產生差異最大的地方就是在於「技術擁有更完整的即時性機能」。
你可能聽過智慧家庭、智慧建築,甚至智慧城市,這都是出現在 4G 物聯網的內容,透過 4G 技術可以創造的生活想像,但這些內容都不是那麼具有即時性,而 5G 除了含括 4G 原有的系統之外,更可以善用其「速度快」、「延時低」、「連結廣」的特性去支援額外眾多即時性很強的系統,像是自動駕駛系統、VR 系統、天災緊急通告系統等等。這樣技術的差異與特性不但對諸多產業帶來商機,更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豐富的便利性與想像空間。
我們舉一個你可能最直接就能感受到的差異,就是「速度快」,為甚麼 5G通訊技術可以擁有超高的傳播速度呢?主要的原因在於波長,4G 使用的是公尺及公寸波,而 5G 則是把未曾被使用的頻段拿來使用,進到毫米波甚至更高頻率的世界,優點就是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論是打遊戲、下載影劇、或是雲端工作,只要是在 5G 的技術支援下,你的網速可以比 4G 快了將近十倍,假如同樣是下載一部約兩個小時左右的影劇,4G 在理想狀態下得耗時至少 6 分鐘的時間,而 5G 卻僅需 3.6 秒就能完成下載動作。
(總是覺得家裡 wi-Fi 特別慢?馬上升級一下吧!)
從消費者角度分析,邁向商業化的挑戰
(圖/遠傳電信)
5G 現在在臺灣還處在布局階段,也還未發展出一套適當可行且普及的商業模式以及對應法規,我們從消費者的角度來分析,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還是在於行動資費,現在臺灣市場多數的消費者都已經相當習慣「低價吃到飽」這件事情,相對的如果要持續行使這樣的行動用戶文化,那對企業而言無疑是拉長成本回收的時間,但如果 5G 行動資費的報價決定挑戰這樣的文化,那到底該如何定價即會成為 5G 商業化過程的一大考驗。
次來,由於 5G 技術 是使用高頻率頻帶的波段做為訊號射頻,雖然具有頻寬大及高容量的好處,但是缺點卻是衰減性大,穿透性不強,容易受到大氣、雨滴、甚至植物吸收而影響,所以在訊號容易消逝的情況下,電信業者勢必要建造更多的無線基地台來延續訊號的強度,一來一往之間我們身為消費者又等同於就生活在充滿基地台與高頻訊號的空間之中,對生活、健康、住宅安全的影響評估都會是對消費者而言很重要的評量依據。
最後,儘管 5G 可以支援相當多樣的無人機具與設備,像是自駕車、無人機送貨、遠距看診、遙控監控等等,但是如果真的實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時,更是需要完善的配套法規予以限制與保障。
5G 看似前景可期,但要設法發展出一套適當的商業模式,也仍有諸多的隱憂與挑戰,而且 5G 的普及化對我們的生活真的會有什麼顯著的影響嗎?還是會不會其實也還隱藏了什麼隱憂呢?我們應當持續追蹤科技新知,適當判斷商業化後的科技產品是否真的能滿足生活的需求,做一個理性的公民人,追蹤新知,更應該都要不斷的反思新知。
推薦收藏:
圖解5G的技術與原理
5G與人工智慧的商業運用
圖解物聯網與5G的商業應用
經濟學人109個世界常識:藏在5G通訊、表情符號和酒杯尺寸背後的祕密